>>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今日网闻
沙坡头区:“四好农村路”铺就融合发展幸福路
2025-08-13 20:26:18   
2025-08-13 20:26:18    来源:宁夏新闻网

  立秋过后,在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东园镇供港蔬菜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宁夏菜心,这些蔬菜将通过冷链物流运往南方和东南亚市场。近年来,沙坡头区住房城乡建设和交通局深入贯彻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加强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养护、管理,重点围绕实施提升农村公路质量服务乡村振兴三年攻坚行动,扎实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

  “保障蔬菜的新鲜品质是关键,为此,基地配备了现代化冷链设施,采摘后的蔬菜经过快速分拣、捆扎和预冷处理,再经严格质检,随即装入冷链运输车。我们的蔬菜从田间到深圳,最快只需48小时。中卫市和泰记蔬菜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说,沙坡头区充足的光照、明显的昼夜温差和优质灌溉水源,造就了这里蔬菜清甜脆嫩的独特口感,深受市场青睐,订单稳定。

  供港蔬菜种植基地门口的李姚路乡道全长17.574公里,东接省道308线,向西依次连接西云大道、宁钢大道等主要干线公路止于姚新路,服务镇罗、东园、迎水桥3个乡镇近3万群众生产生活出行。沙坡头区住房城乡建设和交通局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谋划实施了李姚路特色项目,概算总投资1990.23万元,采取对基层病害处理、面层铣刨罩面等措施提升路况质量,同时完善交安设施减少安全隐患。该路段于2024年11月1日恢复通行。项目的实施,全面提升了李姚路路况质量,将更好负责沿线韭菜、供港蔬菜等产业发展以及群众生产生活。

  农村道路是基层群众生产生活的“主动脉”,更是群众致富的“快车道”。从一条条泥泞的乡间土路到砂石路、水泥路,再到如今平整宽阔的“四好农村路”。现在的沙坡头区,宽阔的沥青路纵横交错,一条条崭新的农村公路铺于乡村之间,一条条毛细血管般的道路汇聚成了沙坡头区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助力当地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我们村从2023年开始发展韭菜种植,到现在规模已经达到1500余亩,年产韭菜5600吨,占到了沙坡头区总产量的17.5%,通过便利的交通路网能够销往河北、山西、陕西、新疆等地,年产值达250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6238元。在2022年,我们‘韩闸韭菜’被农业农村部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喜获‘国字号’殊荣。”沙坡头区东园镇韩闸村党支部书记张文祥介绍。

  沙坡头区住房城乡建设和交通局工作人员唐旭介绍,2023年以来,沙坡头区将提升农村公路质量服务乡村振兴三年攻坚行动作为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持续发力,高标准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累计投资3.33亿元,实施农村公路路况提升工程、村道安全生命防护提升工程、农村公路危桥改造项目等项目。新建农村公路15.8公里,改建迎大线、红油路等农村公路477.126公里,改建4类、5类危桥11座,增设波形梁护栏87.69公里,补充完善警示灯、标志标牌等交安设计。

  “这路修得真宽,出行更加方便了!”在东园镇,村民们说起新改造的卫谢路连连夸赞。卫谢路乡道修建于2004年,2012年改建为二级公路,路面宽度14.5米,为北出市区的主干路之一。2025年,沙坡头区住房城乡建设和交通局投资677万元进行了改造,全线采取铣刨3㎝沥青面层,铺筑稀浆封层和4㎝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工艺,目前已完工通车。

  近年来,沙坡头区建设了永康镇苹果、香山兴仁片区硒砂瓜、麦垛山畜牧养殖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和养殖基地,随着农村公路路况的提升、路网的不断完善,推动了特色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实现了物流降本和农民增收致富。

  在沙坡头区,2899公里农村公路编织成“四好农村路”网络,不仅打通交通脉络,更将大漠、黄河、古村等旅游资源串珠成链,形成“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全域旅游格局。孟北路线(中卫66号公路)以38公里U型公路闻名,被誉为“黄河边的网红走廊”。它串联起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沙坡头与千年古村北长滩,公路沿线设置文创咖啡市集、黄河风味小吃街,更催生“戈壁旅拍”新业态,游客可在丹霞峡谷间拍摄西部大片,感受“人在画中游”的震撼。沙坡头区通过公路升级与文旅融合,让游客从“过境游”变为“深度游”,真正实现了“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民”。(宁夏新闻网记者 胡俊 文/图)

【编辑】:杨洲
【责任编辑】:任岚